暴跌30%!几十种化工品价格“跳水”!

曾经有多么疯狂,现在就有多么惨烈。在跌破40万元/吨大关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又跌破39万元/吨,报38.75万元/吨,创逾1年新低,连跌23日,其中近30日累计跌超10万元/吨。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碳酸锂价格已较最高位60万元/吨跌超30%,较年初的50万元/吨跌超20%。

某碳酸锂厂家表示,只要客户肯买足够量的碳酸锂,价格可以低至34.5万元/吨,还可以免费送货上门。更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成交价格已跌至33万元/吨。

需求不振,多种化工品自高位火速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成本端对锂盐价格的影响已经弱化,需求端才是主导因素。今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情况清淡,电池成品库存较高,市场采购需求较弱。同样受到需求不振而导致价格下跌的还有锂家族的多位成员,以及化工产业链上的多种化工品。

氢氧化锂:价格下跌11万元/吨,跌幅20%

氢氧化锂成交均价日跌7500元/吨,目前报42万元/吨,较2月初下跌了11万元/吨,跌幅20%,较去年高值下跌了18%,上游碳酸锂价格下调对氢氧化锂市场支撑减弱,2023年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到期,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高增长有担忧;下游商家接货意愿不高,市场实际成交有限,多为低价订单。

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超4万元/吨,跌幅19%

六氟磷酸锂日跌7000元/吨,目前已跌至172500元/吨,2月下跌超4万元/吨,跌幅19.77%。从2020年的不到7万元/吨,到2022年3月的高点60万/吨,六氟磷酸锂涨幅已超700%,但目前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一路下行,较去年的高点下跌71%。

磷酸铁锂:价格下跌2.5万元/吨,跌幅14%

2月份磷酸铁锂市场窄幅下行,整体下跌2.97%,目前报价145000元/吨左右,从年前的超17万元/吨降至约14.5万元/吨,价格下跌2.5万元/吨,跌幅14.7%,下游刚需采购为主。在当前市场需求和原料共同走弱作用下,磷酸铁锂市场行情下行态势较明显。

固体环氧树脂:月内价格下跌7%,较历史高值下跌61%

固体环氧树脂年后报价下跌1100元/吨,至14400元/吨,2月内跌幅7.10%,与近几年高值相比下滑43%,较历史高值下跌61%。华东、华南市场固体环氧树脂市场出货不畅,下游新单买气清淡,市场主流商谈价14000-14200元/吨;山东固体环氧树脂市场冷清,报盘价格在13800-14200元/吨左右。原料双酚A及环氧氯丙烷价格窄幅走软,树脂成本支撑疲软,市场更低价格渐多。

液体环氧树脂:2月内价格下跌4.38%,较历史高值下跌63%

液体环氧树脂年后报价下跌700元/吨,至15300元/吨,跌幅4.38%,与近几年高值相比下滑47%,较历史高值下跌63%。华南液体环氧树脂市场延续弱势,下游补货积极性不高,报价15200-15800元/吨。华东液体环氧树脂市场买气清淡,树脂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下游需求表现低迷,树脂生产企业报价15000-15600元/吨。

PA6:三个月跌价3500元/吨

2月国内PA66市场走势跌后横盘,国内PA66出厂均价在21000元/吨,近三个月PA66跌了3500元/吨,近一个月跌了1500元/吨,较月初价格水平涨跌幅为2.33%。国内PA66行业总体负荷在65%以上,场内货源较为充裕,需求方面情况弱势难改,终端企业拿货维持刚需跟进,对高价货源抵触情绪较强,日本旭化成1300S、美国杜邦101L等在内的牌号均一路下跌。

此外,据数据显示,尽管在政策的利好拉动和开工率不断下滑之下,几十种原材料涨势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动辄下跌千元的原材料,比如DMF、溴素、异辛醇、锌锭等。想必在产品价格下跌的背后,也不会存在非常景气和火爆的下游行情。

溴素价格下跌8300元/吨,至31700元/吨,跌幅20.75%;

片碱价格下跌900元/吨,至3833.33元/吨,跌幅19.01%;DMF价格下跌1225元/吨,至5675元/吨,跌幅17.75%;

烧碱价格下跌194元/吨,至904元/吨,跌幅17.67%;

异丁醛价格下跌1100元/吨,至7200元/吨,跌幅13.25%;

固体环氧树脂价格下跌1100元/吨,至14400元/吨,跌幅7.10%;

正丁醇价格下跌495元/吨,至7505元/吨,跌幅6.19%;

异丁醇价格下跌442元/吨,至7391元/吨,跌幅5.64%;

醋酸甲酯价格下跌200元/吨,至4200元/吨,跌幅4.55%;

液体环氧树脂价格下跌700元/吨,至15300元/吨,跌幅4.38%;

锌锭价格下跌1015元/吨,至23455元/吨,跌幅4.15%;

环氧氯丙烷价格下跌358元/吨,至8550元/吨,跌幅4.02%;

铝锭价格下跌420元/吨,至18570元/吨,跌幅2.21%;

钛白粉(锐钛型)价格下跌200元/吨,至14300元/吨,跌幅1.38%;

任何产品的价格涨跌本应是市场形为,需求越旺价格高,需要越弱价格越低。然而,从近年来国内化工行业产品涨价趋势来看,不难发现其特点,能够“任性”涨价的产品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技术壁垒高的产品。比如特殊颜料和染料、高效催化剂、高级聚合物等,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才面市的产品往往是高附加值的,具有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同时也有严格的专利保护,因此它们的技术壁垒很高,市场上并没有其他公司可以仿制,自然有着说一不二的议价权,在巴斯夫、杜邦等企业都存在这种产品。

二是不可替代性强的化工品。比如PC、PU、LCP等,这些产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品质和配方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没有可替代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调整产品价格。涂料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很多属于这类,因此涂料企业统一被外资企业“卡脖子”。

最后,寡头格局的化工产品往往也有涨价的“特权”。比如MDI、TDI、钛白粉、PVC、PP等,往往是由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链、收购竞争对手或合并等方式来实现垄断,灵活自主调整产品价格即可获得最大的利润。比如万华化学、鲁西等大厂,往往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也揭秘了为何2023年内钛白粉两连涨,万华MDI三连涨等壮举背后的底牌,而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则显得很艰难,无论是格局分散,还是同质化竞争激烈,不良的竞争格局都让行业和企业生存艰难,话语权极低。或许可能在龙头带节奏的情况下跟风分羹,却无法在市场上真正的获得立足之地。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