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适用场景!

针对食品厂氨氮废水的特点(高悬浮物、可生化性良好但水质波动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主要处理方案如下:

一、‌物理处理法‌

‌吹脱法‌:通过调节废水pH至碱性(pH>10),使氨氮以NH₃形式挥发,利用空气或蒸汽吹脱去除。

‌适用场景‌:高浓度氨氮废水(如制药废水氨氮浓度2000mg/L时,可降至120mg/L以下);

‌局限‌:需配套氨气回收装置,能耗较高。

‌吸附法‌:使用沸石、活性炭等多孔材料吸附氨氮(沸石吸附容量达10-20mg/g)34,常用于预处理低浓度废水。

二、‌化学处理法‌

‌化学沉淀法(MAP法)‌:投加镁盐(Mg²⁺)和磷酸盐(PO₄³⁻)与NH₄⁺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可回收磷资源;

‌优势‌:去除率>90%,适用于高浓度废水(如化肥厂案例);

‌局限‌:药剂成本高,需处理副产污泥。

‌次氯酸钠氧化法‌:投加次氯酸钠将氨氮氧化为氮气,适用于低浓度废水(氨氮≤50mg/L);

‌理论加氯量‌:氨氮质量比7.6:1,可实现出水≤0.1ppm;

‌风险‌:易产生氯胺副产物,需控制余氯残留。

三、‌生物处理法‌

‌硝化-反硝化工艺‌

‌硝化阶段‌:好氧条件(DO>2mg/L)下,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阶段‌:缺氧条件下添加碳源(如甲醇),硝酸盐还原为N₂;

‌优势‌:适用于大规模污水厂(吨水成本0.5-1.2元),环保且无二次污染;

‌局限‌:需严格控制温度(25-35℃)、pH(7.5-8.5)及碳氮比。

解酸化+生物膜法‌

‌水解酸化‌:预处理高浓度有机物,提升废水可生化性;

‌生物滤池‌:通过填料富集微生物降解氨氮,适合水质波动大的食品废水。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