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COD、TOD和TOC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如果是温和的微生物氧化,测出来的耗氧量叫做生物需氧量BOD

如果是激烈的化学氧化,测出来的耗氧量叫做化学需氧量COD

如果是暴躁的高温燃烧,测出来的耗氧量叫总需氧量TOD;

这就是水处理各种标准里常见的几个指标。

除了通过耗氧量进行判断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加直接的思路,吉然有机物的定义是含氮化合物,那测出含碳量不就能测出有机物总量吗?

用纳米镊子把碳原子一个个夹出来称重是不可能了,但好在这些碳完全染色后只会生成二氧化碳,测出二氧化碳产量就能算出含碳量,叫有机总碳TOC,也能间接表示水里有多少有机物。

虽然BOD、COD、TOD、TOC都能间接表示水里有机物含量,但不同的测量方法决定了各自的局限性。

BOD测量时间至少要5天,如果水里混了点有毒物质毒死了微生物,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COD测量药剂有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两种,事先都需要做预处理,容易被人针对性下药造假(COD去除剂),而且铬酸属于有毒物质,还得考虑二次污染问题。

TOD测量时虽然氧化了几乎全部有机物,但氧气同样也和氢、氮、磷、硫发生反应,如果水样里这些成分比较多的话,测量出来的结果肯定不准。

TOC测量需要事先用稀盐酸去除水中的无机碳,然后在高温氧气流中燃烧,最后经过红外检测仪/热导检测器检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然而这操作需要十分精密的仪器,精度不够就很容易产生误差。

为什么BOD和COD作为出水指标?

从理论上来说,用TOC表示废水里的有机物含量准确性最高,但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用的都是BOD和COD,这是因为几十年前制定标准时,各国技术水平都差了点意思。

为什么现在总会提到TOC?

TOC这个指标原本在给水和工业用水领域比较常见,现在水处理领域也经常被人提起,还是因为国内正大力发展智慧水务系统。

发展智慧水务的第一步就得普及在线监测,这时候测量COD就很不方便了,不仅要准备很多试剂,等半天才能出结果,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相比之下,TOC测量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没有二次污染,关键检测成本还低,更适合高频次在线监测。

有的地方已经针对在线监测系统里TOC和COD的转换系数和有效期进行了规定,如果水样里有很多干扰物质,那就测TOC再换算成COD,也许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大规模采用TOC指标吧。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