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选固色剂吗?
纺织品的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绝大多数产品色牢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染色时使用了劣质染料、染色后水洗不充分。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色牢度不合格,使用固色剂进行固色处理就是必须的。固色剂是提高染色织物各项色牢度的一类重要助剂,它的固色性能与环保性对织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固色剂的固色途径:
1.利用固色剂分子中的阳性基团与染料的阴离子基团形成静电结合,使染料与固色剂在纤维上沉着,降低其水溶性而提高染物的皂洗和白布沾色牢度,固色剂的阳离子性越强,其皂洗、白布沾色牢度越好,例如季铵盐基团的引入,能提高固色剂的固色效果。
2.利用固色剂分子中的反应性基团与染料分子上可反应性基团、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交联,从而降低染料水溶性而提高染物的皂洗、白布沾色和湿烫牢度。
3.利用固色剂在染物上的成膜性能以提高其染色牢度,试验结果证明凡成膜性好的固色剂,其固色效果较佳。
4.利用固色剂与纤维间的分子引力增加固色剂的固着强度,从而提高染色牢度。
5.利用固色剂的缓冲能力以提高染物的汗渍牢度。
6.利用固色剂中的平滑剂使纤维表面平滑柔软,从而提高染物的摩擦牢度。
7.利用接枝办法将紫外线吸收剂引入到固色剂分子中以提高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
8.利用一些物质的抗氯性或吸痒性,防止活性氯对活性染料偶氮结构的攻击,从而提高活性染料的耐氯浸牢度和耐氯漂牢度。
固色剂的要求:
1.直接性好,反应性高,稳定性好,应用条件温和;
2.成本低,产品低毒,甚至无毒,应用环境友好
3.具有较强的固色能力,能使织物的有关色牢度明显提高;
4.染料适应性广,染料结构对固色效果的影响较小;
5.与纤维的亲和力强,在固色过程中吸尽率高;
6.织物经固色剂固色后,不会引起色光变化;
7.在提高相关色牢度(如耐洗色牢度)的同时,不应降低其他色牢度(如日晒牢度);
8.不影响织物的手感或影响较小,不引起织物强力下降或强力下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