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化前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加入絮凝剂?
在污水处理生化前,判断是否需要加入絮凝剂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进水水质特性
- 悬浮物(SS)和胶体物质含量:
- 如果进水中的悬浮物或胶体物质含量高,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生化系统的微生物活性,例如覆盖在微生物表面阻碍氧气和营养传递,或堵塞曝气头等。此时,通过加入絮凝剂可以将这些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通过沉淀或气浮快速去除。
- 有机物性质:
- 若进水以可溶性有机物为主,且悬浮物含量较低,生化系统(如活性污泥法)通常擅长降解这类溶解性有机物。此时,加入絮凝剂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贡献较小,反而可能增加药剂成本。
二、处理目标与工艺需求
- 去除难降解或毒性物质:
- 对于某些工业废水(如印染、制药废水),其中可能含有难降解染料、抗生素或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生化系统会抑制微生物活性。此时,通过加入絮凝剂可以吸附或共沉淀部分毒性物质,降低生化系统负荷。
- 水质稳定性:
- 若进水水质波动较大(如雨季悬浮物骤增),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可能较弱。此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快速稳定水质,保护微生物群落。
三、经济成本考虑
- 药剂费用:
- 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的投加会增加药剂费用。因此,在考虑是否加入絮凝剂时,需要权衡其带来的处理效果与增加的成本。
- 污泥处置成本:
- 加入絮凝剂后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化学污泥,这些污泥的处置也需要考虑成本。若污泥处置成本高或难以资源化利用,则需要谨慎考虑是否加入絮凝剂。
四、具体案例与实践
- 洗煤废水处理:
- 原水含大量煤泥(SS>2000mg/L),生化前投加PAC+PAM混凝沉淀,将SS降至100mg/L以下,避免后续UASB厌氧反应器堵塞。
- 印染废水预处理:
- 原水含偶氮染料(色度>500倍),投加FeSO4+PAM生成铁-染料络合物沉淀,色度降至50倍以下,再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生化处理。
- 食品厂雨季处理:
- 暴雨导致进水SS从500mg/L增至2000mg/L,临时投加PAC混凝沉淀以稳定水质并保护活性污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