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台资企业“撤离”!化工产业链或“断层”!

近日,台资企业六和集团旗下的六和工厂撤离昆山、迁址越南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猜测,江苏昆山正在飞速发展,早年来的台资企业对城市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壮士断腕”,下决心责令这些企业择地重建,搬迁,坚决关停那些影响环境的低端生产线。也有人透露,租金成本翻倍,订单急剧下滑,优惠政策取消等原因,才是促使台资企业另谋生路的罪魁祸首。

而后,六和集团子公司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回应称,目前国内公司没有任何外迁打算,但对于“昆山用工等成本高”等问题并未否认。近几年大量外企撤离内地,港企、台企也出现了某种跟风的迹象。地缘政治的紧张已经让一些台厂开始转移生产设备到印度和越南,展开多元化布局,这些厂商主要是服务于西方消费电子品牌。

为何引发关注!多个台企撤离内地?

为何台资企业撤离昆山引发如此大的轰动,这与昆山近些年的发展密不可分。江苏昆山虽然是县城,却有着全国第一大县的称号,除了地理位置靠近上海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之外,昆山也接纳了许多知名企业,这也让昆山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据了解,台湾前100大制造业企业超70%在昆山落户,10余万台胞在这里生活。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都来自于台资企业贡献。

台资企业是昆山最大的雇主,在昆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当地有1529家专注于出口的台资制造业工厂,十年间,昆山试验区新增台资项目1500多个,有618个项目增资、总共新增加投资总额170多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个例,台媒报道,今年以来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内需开始回归,但疫情仍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有苏州台商透露,当地台商走了三分之一,剩下工厂产能也陆续转出去。

台湾企业撤离,化工产业链失衡

有人说,苏州、昆山、郑州等地都面临着台资撤离的问题,剩下的还会不会走?其他的工厂还会不会转移?大家的担心也并非完全没有理由,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许多大厂都纷纷跑去了越南和印度发展。例如现在的东莞地区,似乎已经很难见到外资企业了,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这一经济趋势也在不断出现,化工产业也处于岌岌可危之地。

据公开资料,石化工业是中国台湾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达70万人以上。中国台湾省化工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原油加工及相关业务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50亿美元,化工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540亿美元,其次是化工品专用设备进出口贸易。

目前中国台湾省的化学工业,整体呈现产业链精细化率高、企业相对集中、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发展特点,过去数十年中,中国台湾省的化学工业年均呈现5.8%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制造业的3.5%。其中台塑和中油是中国台湾省最大的两个石化企业,各下属分公司不少40家。

台塑是中国台湾省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并且台塑在中国内地也建立了多个工厂。台塑包括的企业有:台塑化学、南亚塑胶、台化、台塑石化、台朔重工、台湾小松电子、南亚科技等。包括的产品有:丙烯酸及酯、聚氯乙烯、氯碱、聚乙烯、碳素纤维、聚乙烯醇醋酸乙烯酯、环氧氯丙烷、正丁醇、辛醇、对二甲苯、乙二醇、纯苯、苯乙烯、聚丙烯、甲醇及尿素等。

台湾中油是中国台湾省另外一个规模化生产企业,从之前的炼油已经衍生为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台湾中油包括的企业有:台聚、亚聚、台氯、东联、中纤、国乔、台苯、大连、李长荣、台湾中石化等。包括的产品有:ABS、TPE、PTA、LDPE、HDPE、VCM、EG、SM、EVA、PP、PS、AN、SBR、NBR、CPL等。

也就是说,台资化工企业在石油化工基础原材料方面,占有国内较大比例的产能,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涂料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

如果台资企业大规模的撤离,那么受到的影响就远不只是当地的产业链供应失衡,更有可能造成国内化工产业,甚至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失衡。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