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过剩!化工产业面临洗牌

乙烯一直被视为决定化工产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2022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4933万吨,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预计至202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突破7000万吨,将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甚至可能出现过剩。

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其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乙烯装置生产的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苯、甲苯、二甲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而且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生产乙烯,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与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相比,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能耗降低15%左右。

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聚碳酸酯、锂电隔膜、光伏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α-烯烃、POE(聚烯烃弹性体)、碳酸酯、DMC (碳酸二甲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新材料产品。据统计,有18种乙烯下游产品与新能源、新材料等风口产业相关联,由于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新能源、新产业快速发展,对新材料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

作为石化行业核心的乙烯或将过剩,标志着石化行业面临洗牌与分化,不仅仅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乙烯下游产业链上细分龙头的消亡与新生。

头部企业或将重新洗牌

乙烯或将过剩,倒逼炼化一体化装置不断补链、延链和强链,提高装置的竞争力,从原油开始就打造一体化的原料优势,只要有市场前景或有一定市场容量的产品,就会拉出条线上马,这也加速了整个化工产业的优胜劣汰,大宗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格局都会迎来变革,生产品种、规模越来越集中化,企业数量将会逐步减少,现有头部企业都会面临重整和再生,整个化工产业在3年后或将迎来洗牌。

而通信设备、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家电智能化领域快速发展,带动新型化工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呈现增长态势的化工新材料及单体的头部企业进化的速度将更快,如乙烯下游18种新能源、新材料产品。

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表示,在全产业链运营框架下,如何继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挖掘更多新的盈利点,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上游产业链优势,围绕下游产品做宽、做深产业链,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着力推进下游产品稳步扩产工作,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

恒力石化子公司康辉新材料能够在线生产12微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恒力石化能够量产规格5DFDY产品,其MLCC离型基膜国内产量占比超过65%。

以炼化一体化为平台横向延展、纵向延伸,做大做强细分领域,形成细分领域的一体化发展,企业可能一入局就跨入头部企业,乙烯下游18种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头部企业都可能面临易主离场。

事实上,早在2017年,盛虹石化就利用全产业链的优势上马了30万吨/年EVA,新增75万吨EVA年产能将于2024年底逐步投产,到2025年投产完毕,届时,盛虹石化将成为全球最大高端EVA供应基地。

国内现有的化工产业集中地、化工大省的园区、企业数量将会再次逐步减少,山东80多个化工园区甚至会逐步减少到一半,淄博、东营等化工企业集中的地方,也会逐渐淘汰一半。对一个企业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的对手太强大。

“减油增化”越来越难

“减油增化”已成为国内炼化行业转型的方向,炼厂当前的转型规划,大多以生产“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为主,也就是乙烯、丙烯、丁二烯,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乙烯、丙烯尚有一定发展空间,而乙烯或将过剩,“减油增化”将会越来越难。

首先项目选择难、产品选择难。一是有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并且技术成熟的产品选择越来越难。二是有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部分或完全依赖进口的产品,不掌握生产技术,如高端合成树脂材料、高端合成橡胶、高端合成纤维及单体、高端碳纤维、工程塑料、高纯电子化学品等都面临“卡脖子”问题,而这些产品成套技术引进的可能性小,唯有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全行业减油增化,最后造成化工产品产能过剩。近几年上马的炼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基本都以“减油增化”为目标,现有的炼化企业也把“减油增化”作为转型升级的方向,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国内新增化工能力几乎超过了之前十年的总和。整个炼油行业“减油增化”,化工产能建设高峰过去之后,有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或全行业过剩,很多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本身市场小,技术只要有突破,就会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又陷入价格战,产品利润稀薄,甚至亏损。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